来源:bob的网页地址 发布时间:2025-08-09 21:22:43
8月7日,短时降雨前夕,商城县李集乡斗岭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再生稻田里,稻浪在晨光中翻滚,三台大型收割机正来往络绎,谷粒入仓的簌簌声与机械轰鸣交错成了田间的丰盈曲。
“咱们合作社本年8月3号就开镰了,受高温气候影响比上一年早了整整十天!”合作社负责人何建强抹了把脑门的汗,“抗旱的功夫没白搭,头季亩产1300多斤。”
作为90后新农民,也是商城县特聘农技员,何建强的合作社本年种了1000多亩再生稻。面临7月以来的继续高温气候,他带着合作社成员们为抗旱保收打出“组合拳”:架起七级提水泵站,把远处河道的水一级级引到田间;喷施增产套餐;凭借短时降雨,安排社员检修塘堰储水。“头季前脚收割完,接着就要给二茬稻备足‘救命水’,重施出芽肥。”
这样的繁忙场景,在李集乡再生稻田里处处可见。自2016年推行再生稻栽培以来,该乡经过“合作社+农户”形式,已培育出10余户千亩以上栽培大户,建成李集村、何楼村等8个万亩演示基地,构成从育秧到加工的全产业链。
8月5日,信阳市农业乡村局安排的测产组在何楼村现场实测,再生稻折合干谷亩产达1308.3斤。辛劳丰盈的背面,是全县上下抗旱保收合力支付的成果。
本年商城县50余万亩秋粮中,再生稻、中稻等作物正值需水关键期,丰集镇、上石桥镇等城镇呈现部分旱情。商城县敏捷调度,水利、农业乡村部分联动反击:鲇鱼山中干渠7月8日率先开灌,西干渠、东干渠紧随其后,铁梵宇灌区16日同步放水,累计为稻田“解渴”超3320万立方米;县财务推出抗旱打井奖补方针,要点处理渠系结尾“望天田”灌溉难题;39口检修一新的机井分布田间,1.15万亩受旱稻田喝上“及时水”。
为精准施策,该县里还组建了4支抗旱技能服务组,12名农技员分包各城镇,经过微信群推送墒情预警、上门辅导肥水办理,把“抗旱经”送到田间地头。
“曾经靠天吃饭,现在技能员时不时地来,咱心里有底!”该县双椿铺镇活跃安排6名农技人员分片区深化抗旱第一线,查苗情、看长势、解旱情、传技能,为栽培了400多亩再生稻的江庆前宽了心。